守護文明根脈,激活文博新篇
2025年廣東省文物博物繼續教育專業科目培訓正式啟動!
政策護航·科技賦能·傳承創新——60學時必修課程,助力文博人“修文物”更“修未來”!
2025年廣東省文物博物繼續教育專業科目培訓的啟動,以“守護文明根脈,激活文博新篇”為核心目標,通過系統性課程設計和創新實踐,助力文博人才隊伍建設和行業高質量發展。
一、培訓主題與目標
本次培訓聚焦文化遺產保護與創新發展,旨在提升文博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需求。圍繞國際博物館日主題“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強調數字技術應用、文化遺產活化利用及區域協同發展,推動博物館從傳統功能向現代公共文化服務轉型。
二、培訓內容與方向
1.核心專業科目
文化遺產保護:涵蓋公共考古、文物修復、藏品管理規范等實務課程,例如《公共考古與文化遺產——以曹操墓發掘為例》等案例分析。
數字化與智慧化轉型:包括數字人文、智慧圖書館建設、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等前沿領域,推動文博資源與現代技術融合。
區域協同發展:強化粵港澳大灣區文博合作,探索聯合策展、資源共享模式,如“粵港澳大灣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題。
2.特色實踐領域
嶺南文化挖掘:重點開發嶺南文獻、地方特色展覽策劃,鼓勵博物館結合“十五五”規劃打造本土文化品牌。
社會服務創新:針對特殊群體服務、文旅融合等方向,提升博物館的社會參與度和教育功能。
廣東文物博物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課程推薦
文物博物專業繼續教育課程推薦 | ||
編號 | 課程 | 學時 |
1 | 河圖洛書探秘 | 20 |
2 | 考古發現與歷史詮釋——以秦阿房宮遺址考古發現為例 | 4 |
3 | 滿城漢墓的發掘與研究 | 5 |
4 | 秦始皇帝陵考古發現與研究 | 5 |
5 | 公共考古與文化遺產——以曹操墓發掘為例 | 6 |
6 | 考古與藝術史研究中的創新思維 | 4 |
7 | 漢魏洛陽城的考古新發現 | 6 |
8 | 萬物有靈:博物學視角賞自然之美 | 4 |
9 | 考古資料與中國文字起源 | 6 |
10 | 文物保護最小干預理念的實踐 | 2 |
11 | 考古所見古代人群的健康狀況 | 4 |
12 | 文博工作者的情懷與擔當 | 4 |
13 | 考古學理論與實踐的思考 | 5 |
14 | 博物館教育學之博物館講解與陳列 | 4 |
三、培訓形式與資源支持
1.靈活學習方式
線上平臺:本次培訓班將以網絡學習方式開展。隨報隨學,請學員及時完成學習任務。 完成規定課程學時并考核成績合格者,可獲得記錄繼續教育學習內容的學習證明。培訓學時可記入省、市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專業科目及選修科目學時。。
2.政策保障
學時要求:專業科目需完成至少42學時,結合公需科目(30學時)和選修科目,總學時不少于90學時。
經費支持:根據《廣東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條例》,單位需保障學習時間和培訓經費。
四、立即報名
報名時間:2025年1月1日-2026年4月30日(線下班名額限200人/期)
適用對象:全省博物館、考古所、文保中心、非遺傳承機構在職專業技術人員
報名方式:
個人通道:登錄廣東人事人才培訓網(http://www.axsbyw.cn) → 選擇"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 →"文物博物”分類 → 提交報名
單位團報:下載《團體報名表》加蓋公章后發送至gdrsrc@163.com
政策咨詢:020-38802909、400-994-9699
此次培訓不僅是專業技能提升的契機,更是文博行業適應“快速變化社會”的轉型起點。通過培育兼具傳統技藝與現代視野的復合型人才,廣東省將進一步鞏固其在全國文博領域的領先地位,為“文化強省”建設注入持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