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廣東省高校教師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專業課培訓—賦能新時代教育 引領高質量發展
在教育改革浪潮洶涌、知識迭代日新月異的當下,高校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人才的培育者,持續提升專業素養與教學能力刻不容緩。為助力廣東省高校教師緊跟時代步伐,圓滿完成繼續教育任務,我們精心籌備了2025年度高校教師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專業課培訓。
一、培訓目標
本次培訓嚴格依據《廣東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條例》及相關政策要求開展,致力于全方位提升高校教師專業素養與教學能力。通過培訓,期望教師們能夠深入把握本學科前沿理論與技術,熟練掌握創新教學方法與實踐技能,顯著增強科研能力與職業素養,深度理解產教融合理念并積極推動校企合作,從而為廣東省高等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二、課程設置
(一)學時要求
2025年廣東省高校教師需完成90學時的繼續教育任務,具體分布如下:
公需科目:不少于30學時,需通過指定平臺完成如“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與現代化產業體系”等專題學習。
專業科目:不少于42學時,聚焦本學科前沿理論、技術及實踐技能。
選修科目:不少于18學時,教師可結合個人研究方向或職業規劃,自由選擇跨領域課程。
(二)專業科目課程內容
學科教學創新與實踐:例如“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融合”課程,助力教師將前沿教育技術巧妙融入日常教學,打造生動有趣、高效互動的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果。
科研能力提升:像“課題申報與研究方法”課程,從課題選題、申報書撰寫,到研究方法運用、成果總結,為教師提供全流程指導,助力教師提升科研水平,產出高質量科研成果。
職業素養與師德建設:以“教師標準體系與綜合素養”課程為依托,強化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提升教師職業認同感與使命感,塑造新時代德才兼備的高校教師形象。
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比如“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課程,深入剖析產教融合趨勢與校企合作模式,引導教師將行業實踐經驗引入教學,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創新型人才。
三、培訓優勢
權威師資陣容:培訓匯聚了來自高校、科研機構的資深專家學者,以及行業內經驗豐富的一線從業者。他們理論功底深厚,實踐經驗豐富,能夠為教師帶來前沿知識與實用技巧。
實踐導向教學:培訓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通過豐富的案例分析、模擬教學、實地考察等實踐環節,幫助教師將所學知識迅速轉化為教學與科研實踐能力,切實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
四、學習途徑
(一)網絡學習平臺
推薦廣東人事人才培訓網(http://www.axsbyw.cn)、廣東繼續教育網(https://www.gdjxjy.com),平臺課程資源豐富,覆蓋多學科專業課程,支持隨報隨學。學習過程便捷靈活,支持移動端報名、繳費及學習。完成學習后,系統自動生成學時證明,為教師節省時間與精力。
五、學時申報與審核流程
(一)申報步驟
登錄系統:教師系列人員通過“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信息管理平臺”(廣東二師在線)申報專業課學時;其他系列人員使用“廣東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管理系統”(專技網)。
上傳材料:在平臺【申報學時】模塊,如實提交繼續教育學時證明等證明材料。
(二)審核流程
學校或教育廳對申報材料進行嚴格審核,審核通過后,學時數據將同步至“專技網”,自動生成電子證書,作為教師完成繼續教育的權威憑證。
(三)截止時間
公需科目學習截止時間為2026年4月30日,可跨年完成;專業科目與選修科目需在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學習及申報,逾期將無法補登,影響教師繼續教育任務完成。
六、注意事項
(一)平臺賬號管理
教師系列人員在“廣東二師在線”的默認賬號為身份證號,初始密碼為身份證后六位+@Gd(例:245635@Gd)。請教師務必及時登錄平臺,修改密碼并完善個人信息,確保與“專技網”信息一致。若賬號被鎖定或遺忘密碼,可聯系學校管理員進行重置。
(二)學時結轉規則
本年度未用完的學時可結轉至下一年,但有效期僅限一年,逾期將自動失效。教師應合理規劃學習時間,充分利用學時資源。
(三)證書打印
學時審核通過后,教師登錄“專技網”,即可下載電子證書。自助打印后,需由用人單位蓋章確認,方可生效。
七、報名方式
即刻開啟專業成長之旅!有意向參加培訓的高校教師,請登錄廣東人事人才培訓網(http://www.axsbyw.cn)、廣東繼續教育網(https://www.gdjxjy.com)進行注冊報名?;蚵撓滴覀兊呐嘤栴檰枺@取更多報名信息與咨詢服務。
聯系電話:400-994-9699、020-38802909
電子郵箱:gdrsrc@163.com
在教育的征途上,每一次學習都是一次成長的蛻變。2025年度廣東省高校教師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專業課培訓,期待與您攜手共進,提升專業素養,鑄就教育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