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說,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不改革可能不會犯錯,但不改革是要承擔歷史責任的,改革是最大的紅利。習近平說,實干興邦,空談誤國,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誠如所言。進一步是民族偉人,退一步是歷史罪人。
改革已經沒有回頭路。
寄托期望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完畢,公報已經發布,很多人大失所望,認為又是空話套話,沒有實質性內容,其實錯了,中共的對外文件從來都只是原則性表述, 不會細化到具體步驟的實施和量化標準,關于政治體制改革,至少本人可以從公報中發現以下幾個亮點,當然,這都只是個人揣測。
1、基層民主的推進。可能將現在的村委會選舉和居委會選舉推廣到鄉鎮甚至縣市一級,直接或間接的民主選舉是以后民主化改革的趨勢,雖然未必會馬上實施,但一定是大勢所趨。基層實行直接選舉,高層實行間接選舉。
2、做 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要再讓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成為擺設和橡皮圖章,而是發揮它的實質作用,增加它在人事上的豁免權和財務上的監督權,實現對政府的有 效監督。民主的形式不只有西方一種,中國可以有自己的選項,西方有議會,我們的亮點是人民代表大會,怎樣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特點和優勢,是一條可以摸 索的任重道遠的路徑。
3、黨內三權分立制度的推進。中共 黨章早已規定,各級黨的代表大會行使決定權,各級黨委政府行使執行權,黨的紀檢委行使紀律檢查權,但現實生活中卻是黨委尤其是黨委一把手行使一切權力,權 力不受制約。這是造成權力失去制衡、司法不獨立、貪污腐敗橫行的重要原因。其實黨內三權分立的提法早在十七大就提出來了,只是尚存爭議沒有被采納,希望這 一次改革后可以推進。它的重要手段就是落實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作用以及促進司法的相對獨立。
4、政改方面的最后一個亮點是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預計習近平任組長,李克強任副組長,成立由最高領導人親自擔綱的改革領導小組在中共歷史上還是第一次,這不僅是體現了高層改革的決心,也是為了督促、推動全黨將改革落到實處。
改 革從來既要有政治強人,也要有決心,二者缺一不可。觀察習李體制,習近平是中共元老的后代,在黨內和軍隊內都有深厚的根基,擁有比江 澤 民、胡 錦 濤更大的優勢,李克強的總理職位也由以前的黨內第三升到第二,權威和魄力都大于前任溫 家 寶。習李二人在黨內擁有比前兩任更大的權力和分量,二人配合默契。改革既符合了人民的愿望,順應民心,也符合了國際期望,同時更是發展的迫切需要,改革處 在一個重要契機上,不進則退。
中國的十年改革處于關鍵節點上。對整 個民族來說,成則預示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自百年屈辱史之后又可以立于世界之巔,恢復中國古代漢唐的榮光,敗則意味著中國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崛起之 夢夭折,功敗垂成。對習李本人來說,成則昭示著習李以后可能會成為自鄧小平之后又可以載入史冊的重要偉人,敗則意味著成為要承擔改革失敗歷史責任的替罪 羊。
二人沒有退路。中國夢的提法其實是有些妙的,只是被有些地方政府宣傳的有些惡心。
改 革的離弦之箭已經射出,能不能正中靶心就看高層能不能突破既得利益集團的阻礙了。改革的韌勁、毅力和策略考驗著習李政府,成則是光明大道,敗則是沼澤坎 坷。中國的改革其實一直都在路上,把西方資本主義積累的優勢和經驗引進和嫁接到中國的體制和國土上來,希望可以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集二者之長的改革 道路來。這不是一句宣傳的口號和空話,而是中國試圖和正在走的道路。
很 多人都羨慕西方的民主制度,有三權分立,有多黨制和選舉,有比較完善的制度可以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依靠的是法治制度而不是某一個人或某一個固定政黨,來 實現國家的和平穩定。對這種看法我是十分贊同的,但是我知道世界上沒有任何完美的制度,有其利必有其弊,西方的政黨選舉制度未必沒有缺陷,中國的非政黨選 舉制度未必沒有優勢。西方的三權分立和多黨選舉制最大的好處是實現了對權力的相互制衡和監督,無論任何人上臺都不會有暴君的出現,人民可以把他選上臺也可 以把他選下臺,防止他的獨裁專制和暴政的持久出現,但是西方的選舉政治也可能被既得利益集團所壟斷,領導人選舉上臺需要花費大量金錢,需要財閥集團的支 持,而且領導人需要人民的選票上臺,人民更加關注自己個人的眼前利益,而未必符合國家的長遠規劃和戰略,有可能沖突,而且政黨之間的惡性斗爭會造成,這一 屆政黨上臺之后,可能會推翻和摒棄前一屆政黨實施的很多措施和規劃,使有利于國家長遠規劃和人民長遠利益的很多政策得不到徹底貫徹和落實,造成國家實力和 財力人力物力的很多浪費,這一屆政黨上臺,可能前一屆政黨的很多人才就必須下臺。中國的現行制度雖然也有諸多弊端,不能實現對權力的有效監督和制衡,容易 因權力過度集中滋生貪污腐敗和社會不公,民主和法治不夠,但是國家可以制定符合國家長遠發展和百姓利益的長遠規劃和遠景戰略,并且上升為全國意志得到貫徹 和落實,不會因為哪一個領導人上臺而中斷,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而且更加高效,這在西方的選舉制度下是很難實現的。只要有益的政策制定出來,通過協商討論 和人民代表大會投票成為國家意志,很快就可以在全國鋪行開來,可以集中全國的財力、物力和人力保證達到目標。中外制度都是有利有弊,西方好的制度我們需要 借鑒和學習,揚長補短,但我們不應該盲目崇外,也無需妄自菲薄。同為中華文化圈的中國臺灣和韓國,也是在民主、法制不夠充分的條件下,實現經濟騰飛,而后 才完成民主轉型的。
中國的轉型任重道遠,中國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一日完成,可能需要數十年的積累和努力,但改革能不能成功等我們到不惑之年成為這個社會的中流砥柱時自然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