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央、國家機關錄用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真題卷參考答案與解析
1.【解析】D。對于“政府投入保障政策”,《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作出明確表述,“轉變投入方式,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項目補貼、以獎代補等方式,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提供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因此D項正確。A、B兩項屬于“文化貿易促進政策”,C項屬于“文化經濟政策”。
2.【解析】C。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陜北洛川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即“洛川會議”。此次會議通過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決定把黨的工作重心放在敵后,在敵后放手發動群眾,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開辟敵后戰場,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因此C項說法錯誤。“決定北上抗日的總方針”于1935年6月的“兩河口”會議確定。
3.【解析】D。A項是《黃河大合唱》里的歌詞。B項是《游擊隊之歌》里的歌詞。C項是《義勇軍進行曲》里的歌詞。《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于1938年創作;《游擊隊之歌》由賀綠汀1937年作成;《義勇軍進行曲》原是聶耳于1935年,為影片《風云兒女》所作的主題歌。后來成為中國最著名的抗戰歌曲。新中國成立后,它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D項是《歌唱祖國》里的歌詞。《歌唱祖國》是王莘于1950年創作的愛國歌曲。前三首歌都誕生于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年代,而第四首歌誕生于新中國建立后,因此D項符合題意。
4.【解析】A。恩格爾系數應對應居民生活水平,排除B項。基尼系數應對應收入分配差距,排除C項。生產者物價指數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經濟指標,排除D項。A項對應正確。
5.【解析】A。最低生活保障、稅收、社會保險都屬于收入再分配手段,B、C、D三項說法正確。而最低工資保障屬于初次分配的內容,因此A項符合題干要求。
6.【解析】D。①句反映的事件是1894─1895的“中日甲午戰爭”以及1895年簽訂的《馬關條約》。②句反映的事件是1839年的“虎門銷煙”。③句反映的事件是1911年的“武昌起義”。因此時間先后順序是②①③,D項正確。
7.【解析】B。根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案件聽證規則》第六條: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作出下列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其中一條包括“吊銷、收繳或者扣繳營業執照、吊銷廣告經營許可證、撤銷商標注冊、撤銷特殊標志登記”。可知①句的工商局的做法不妥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水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可知②句的罰款應由縣環保局決定。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四條: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 所以②句的縣水利局做法不對。根據《衛生監督執法檢查程序》規定:衛生監督執法人員在進行現場檢查時應不少于2人,穿戴制服,出示行政執法證件,說明來意及檢查依據,告知被檢查人的權利和義務。可知③句的縣衛生局做法不妥當。因此B項正確。
8.【解析】A。“春秋之治獄,論心定罪”應對應“原心定罪”。即斷獄定罪要從犯罪事實出發,但主要的不是看事實,而是追究犯罪動機和犯罪原因及罪犯的心理狀態。凡心術不正,主觀為惡,有犯罪動機,即使犯罪未遂,或犯的是小罪,也要加以懲罰和重罰。相反,如果所犯者動機、目的合乎道德人情,只屬于過失,雖然違法也可以免于處罰或減輕處罰,甚至犯大罪的也可以寬宥。
9.【解析】D。我國《物權法》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下列財產不得抵押:(一)土地所有權;(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但法律規定可以抵押的除外;(三)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社會公益設施。A項的“教學大樓”屬于以公益為目的的學校,不得抵押。B項的“土地所有權”不得抵押。C項的“宅基地”不得抵押。D項的土地使用權可以抵押,正確。
10.【解析】A。“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出自唐朝李賀《雁門太守行》,描寫的是雁門關,因此A項正確。“出關去,往遼東,詔徙十萬填新豐”出自清朝尤侗的《出關行》,描寫的是山海關,排除B項。“長城飲馬寒宵月,古戍盤雕大漠風”出自清朝林則徐的《出嘉峪關感賦》,寫的是嘉峪關,排除C項。“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出自南宋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沙場”泛指戰場,并不特指,排除D項。
11.【解析】D。“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語出魯迅對《西游記》的評價。
12.【解析】B。人的唾液是由口腔內的唾液腺分泌的,A項錯誤。魚肝油是脂肪油,需要經過消化轉化為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小腸吸收,C項錯誤。正常情況下,卵細胞在輸卵管內受精,在子宮內發育,D項錯誤。
13.【解析】B。杏仁屬于苦味藥,A項錯誤。陳皮屬于辛味藥,C項錯誤。烏梅屬于酸味藥,D項錯誤。
14.【解析】D。雨、雪、雹都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汽凝結而成,屬于垂直降水,D項正確。霧是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成水滴而懸浮于空中。露是凝結在地面或植物上的小水滴。霜是水蒸氣在地面上遇冷凝華附在物體表面而形成。霧、露、霜都不屬于垂直降水,排除A、B、C三項。
15.【解析】A。B項的順序應為:草履蟲→軟體動物→節肢動物→脊椎動物。C項的順序應為:細菌→腔腸動物→魚類→爬行類。D項順序應為:菌類→綠藻→苔蘚→雙子葉植物。A項順序正確。
16.【解析】D。對地觀測衛星用于對地球進行遙感的各種人造地球衛星和航天器。我國對地觀測衛星主要有“風云”、“海洋”、“資源”、“遙感”、“天繪”等系列。“北斗”系列衛星是導航衛星。因此D項符合題干要求。
17.【解析】C。《薩馬拉斯頌歌》是一曲優美而莊嚴的古典管弦樂曲,由希臘人斯皮羅斯·薩馬拉斯作曲、科斯蒂斯·帕拉馬斯作詞,曾在1896年雅典第一屆奧運會開幕式上演奏過。五環旗于1913年根據皮埃爾·德·顧拜旦的構思而設計制作的。因此C項符合題干要求。
18.【解析】B。春分(3月20日或21日)時太陽直射赤道,隨后逐漸北移。夏至(6月21或22日)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后南移。秋分(9月22或23日)時太陽直射赤道,之后繼續南移。冬至(12月21或22或23日)時直射南回歸線。因此B項正確。
19.【解析】B。B項圖標代表禁止行人通行。
20.【解析】C。C項表述錯誤,應是“立秋有雨樣樣有,立秋無雨收半秋”。立秋這天無雨預示著秋季會比較干旱,影響收成。
21.【解析】A。“微言大義”指包含在精微語言里的深刻道理。“舉重若輕”比喻能力強,能夠輕松地勝任繁重的工作或處理困難的問題。“借古諷今”指借評論古代的人和事來影射諷刺現實。“振聾發聵”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們清醒過來。句意強調輕喜劇能“用淡淡的笑聲拆解社會難題的九連環”,“舉重若輕”符合語境,因此A項正確。
22.【解析】A。第一空,根據“甚至”可知,應填入與“出人意料”、“始料未及”語義相近且程度更深的詞語。“事與愿違”指原來打算做的事沒能做到。“事倍功半”形容做事的方法費力大,收效小。“針鋒相對”比喻雙方在策略、論點及行動方式等方面尖銳對立。“南轅北轍”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事倍功半”與“針鋒相對”明顯不符合句意。“南轅北轍”程度過于強烈,“事與愿違”更符合語境。并且第二空處,對自然的態度一般是“敬畏”。因此A項正確。
23.【解析】A。“相得益彰”指兩個人或兩件事物互相配合,使雙方的能力、作用更能顯示出來。“取長補短”指吸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推陳出新”指對舊文化進行分析批判,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移花接木”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換人或事物來欺騙別人。句意涉及“京劇”和“交響樂”兩個主體,并根據“還是異想天開”可知,空處應填入與“異想天開”相對的詞語,并且能表示二者“嫁接”后取得好效果的意思,因此“相得益彰”更符合句義。A項正確。
24.【解析】B。根據“但”、“相反”等轉折、否定性詞語可知,專家重在說明盡管出現了異常寒冷事件,但氣候變暖的趨勢沒有發生變化。由于句中用了“并未”,第一空應填入一個表示相反意思的詞語,“逆轉”符合句意。再將“縮影”代入第二空,符合句意。因此B項正確。
25.【解析】D。第一空,根據“一刻不曾忘記發展中那些‘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風險隱患”,“居安思危”吻合句義。第二空,根據“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表示既有喜悅的地又有令人擔憂的問題,“喜中有憂”符合句意。因此D項正確。
26.【解析】C。從第二空入手,根據“縱向思維”、“橫向思維”、“汲取他人之長”,可知第二空應填入一個體現思維方法的詞語,“比較”最合適,因為只有“比較”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看到別人的長處。將“超越”代入第一空,符合句意。因此C項正確。
27.【解析】D。“漫不經心”指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司空見慣”形容經常看到的事物,不足為奇。根據“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零部件’”,第一空填入“微不足道”最恰當。“隨處可見”、“漫不經心”、“司空見慣”都不符合句意。將“持之以恒”代入第二空,符合句意。因此D項正確。
28.【解析】A。從第二空入手。根據“高效統一的全國大市場正在形成之中”,句意強調將全國分散的產業聚集起來,“整合”更恰當。“升級”指規模擴大、程度加深、活動加劇。“擴充”指擴大充實,擴大增加。“運轉”指正常運行。這三個詞語都不能體現“統一”的含義。排除B、C、D三項。再看第一空,“自成一體”能體現出過去產業很少流動、分工的局面。因此A項正確。
29.【解析】C。從第二空入手,根據“正是因為”,可知第二空應填入與前面相對應的詞語。前面講述的重點是書信慢的特點。因此C項的“遲緩”更合適。將“塑造”代入第一空,符合句意。
30.【解析】A。第一空,“數學、力學、光學等科學知識”出現于《墨經》中,這些不同的科學知識應該是出現在《墨經》中的不同章節,“散步”符合句意。第二空,句意是說《墨經》中的“一些概念定義和科學發現與西方近代科學”有相同點,“接近”符合句義,“吻合”在這里不符合實際。
31.【解析】C。第一空,句意講方回“論詩頗有眼力,而對朱熹的詩卻抬舉過分,事出反常”,說明方回處于一種“兩難”的狀況,“進退維谷”與“進退失據”能表示此種境況,從而排除C、D兩項。根據“或”可知,第二空應填入與“取長補短”意思相近的詞語,“揚長避短”更合適,因此D項正確。
32.【解析】D。“不易之論”指不可更改的言論,形容論斷或意見非常正確。“遠見卓識”指有遠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見解。“真知灼見”指正確而透徹的見解。“不刊之論”指正確的、不可修改的言論。因為第一空處前面已有“鞭辟入里”修飾,再用“遠見卓識”與“真知灼見”的會導致意思重復,不合句意,排除B、C兩項。第二空,根據“然而”可知,對于“詩歌翻譯的理想形式”沒有達成共識。“見仁見智”表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各持己見”表示堅持自己的意見和觀點。句意沒有前輩時賢要堅持自己觀點的意思。“見仁見智”更恰當。因此D項正確。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