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考試一般包括概括、方案和議論三個部分,其中議論部分就是一篇結合給定材料的作文。從議論的論題來看,有的給定了論題,有的則需要考生從給定的材料中提取。從論述的形式看,有的必須圍繞給定的問題展開論述,有的則需要聯系材料拓展論述。從題目的要求看,有的屬于命題作文,有的則需要自己擬定。考生必須按照答題要求進行作文,否則就會偏題跑題。縱觀公務員招考十余年來,申論平均分一直徘徊在35-45分之間,原因之一就是考生沒有分辨題型、細致審題。筆者結合歷年的考題和自己多年的閱卷經歷,就申論作文的題型和審題方法作一番粗略的探討。
審題是申論考試中的首要工作,審題準確,迅速了解題意,把握試題要求,是作答的前提,是獲得高分的關鍵。審題是有目的、有步驟的認知活動,這一活動的主要形式是讀、思、記,即發現信息、轉譯信息、記錄信息。審題的要求是細致、準確、全面、深刻,先認真仔細閱讀題目,通過對考題的分析,了解作答的基本要求,確定作答采用的方式、內容。在申論考試中審題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申論作文的論題形式主要有"給定"和"自審"兩種。所謂"給定論題",就是作答要求中規定了論述的主題、話題、觀點或問題。題干中通常這樣表述:"以xxx為主題"、以xxx為話題"、"針對xxx觀點"等,這是比較常見的形式。主題和話題二者是有區分的:主題是材料反映的主要內容,是材料的中心思想。話題是指談話的材料,是談論的中心。主題圍繞話題展開,文章圍繞主題展開,主題通過材料中的若干問題體現出來。限定了主題,論述的中心就只能是主題涵蓋了的問題,考生可以以其中的某個問題為切入點展開論述。而話題只限定了論述的內容,沒有規定要針對什么問題或觀點,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從中提取論述的問題,只要圍繞給定的話題即可。
一、結合大綱,整體觀照,綜合考慮
根據大綱要求,一般來說,申論重點考查應試者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審題時抓住這個本質,既簡單省事又不容易跑題。如2004年國考第2題:“假設給定資料中有關我國城市交通擁堵的問題在你市都存在,作為市交通主管部門的負責人,請你根據給定資料,寫一份`關于我市交通擁堵情況的報告'。”題目中給出的答題要求具體明確:“簡要介紹情況,恰當分析原因,提出全面、明確、可行的對策”—這正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思路。2004年國考第1題“概述我國汽車工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這里的“現狀”雖然是中性的,但是閱讀材料后會發現,“現狀”主要是講負面問題的,因此,“趨勢”應該針對這些問題加以分析,相當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思路,這樣回答時就容易多了。
修訂后的國考申論大綱B(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和行政執法類職位)中規定:“申論考試主要測查報考者的閱讀理解能力、貫徹執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根據大綱要求,申論一般會設計以下基本題型:概括題、分析題、對策題、論述題、寫作題,而考試中至少會出現概括、對策、寫作三種題型。
比如,2011年國考B卷題目如下:1.①“給定資料1”和“給定資料2''集中反映了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受教育的諸多問題。請根據這兩則資料,對這些問題的具體表現進行概括和歸納。②根據“給定資料4''中的有關內容,談談對文中“困境中的不絕希望”這一表述的理解。2.L縣政府擬進一步宣傳寄宿制學校的辦學模式,以期更好地提高辦學效益和質量。請根據“給定資料3'',以縣教育局的名義草擬《給各村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3.假定你是一名派到農村的支教人員,請根據“給定資料”簡要分析希望小學遭廢棄的原因,并提出解決希望小學遭廢棄問題的具體建議,供上級有關部門參考。4.“給定資料7”的畫線部分寫道:“有位知識分子說,`我已經無家可歸',`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鄉成了異客'。無論在鄉村少年身上,還是農民工那里,以及這些出身農村的知識分子的群落里,我們都發現了`失根'的危機。”請結合你對這段話的思考,參考“給定資料”,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結合大綱,整體觀照,就會看出:第一大題第一小題屬于概括題,第二小題屬于分析題;第二大題明確考查大綱規定的“貫徹執行能力”,而大綱對“貫徹執行能力”解釋是“要求能夠準確理解工作目標和組織意圖,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則,根據客觀實際情況,及時有效地完成任務”,因此該題也可以看作對策題;第三題很明確,是對策題;第四題是寫作題。需要指出的是,因為前面有兩題涉及對策,第四題大作文可以不以“對策”為主要內容,這一題重點考查“文字表達能力”。
二、仔細體會、準確理解題干中關鍵詞語的含義
題目中關鍵詞語對答題有重要幫助,如2005年國考題:1.給定資料中提到扶貧資金被擠占挪用的問題。下面列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A一E五項措施,其中不正確的是哪幾項?請寫出這幾項的序號,并分別說明為什么不正確。2根據給定資料,概述我國近年來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基本方針政策。概述文字要簡明扼要,不超過200字。3①給定資料羅列了解決我國農村農民問題的多種意見。其中反映了兩種不同思路,請對這兩種思路分別加以簡述。②請以《評解決我國農村農民問題的兩種思路》為題,寫一篇80汗一1000字的文章。
閱讀完全部題目,就會發現,整個題目中涉及的內容是由小到大,由微觀到宏觀:扶貧資金被擠占挪用的問題一扶貧開發工作一我國農村農民問題,答題時必須緊扣這些關鍵。比如,給定資料羅列了解決我國農村農民問題的多種意見,而第二題在概述時只能抓住“扶貧開發工作”一個方面,并且只能是“基本”的方針政策,否則就會超過字數限制。而第三題中“解決我國農村農民問題的兩種思路”也不能僅僅指扶貧開發一個角度,否則概括就不會全面。
三、挖掘題目中隱含信息
有些題目中包含有隱含信息,對正確答題很有幫助,必須仔細分析。
如2008年國考題第2題:“請根據給定資料9、10,分析這兩個資料對搞好水電開發提供了哪些重要啟示。”這個題目包括以下信息:1.2008年國考題主要講在怒江水電開發問題上存在重大爭議,主張開發與反對開發的理由看起來都有道理,有些考生對此無所適從。但是,本題目說“分析這兩個資料對搞好水電開發提供了哪些重要啟示”,就說明怒江水電是肯定要開發的,關鍵是如何“搞好”這項開發。這就奠定了開發的基調。2.既然題目要求回答對“搞好水電開發”的“重要啟示”,說明這個題目的落腳點在“如何”搞好水電開發方面,該題相當于對策題。因此,在談“啟示”時決不能泛泛而談,必須談做好怒江等區域水電開發的具體舉措。
再如,2008年國考題第3題:“給定資料7引述了上海某研究所G所長的話,`美國人民把擱淺的鯨魚推向大海,這值得贊揚;鯨魚被非洲難民捕食,這也值得贊揚,因為它救活了一群人。'請說明,這表達了G所長怎樣的觀點。”題干中“請說明,這表達了G所長怎樣的觀點”實際包含兩個小問題:1.G所長的觀點是什么?2.G所長這個觀點是如何表達出來的?
類似的例子還有2009年國考卷第二題:“對給定資料3中林老板的心態進行分析,并指出他的心態所反映的本質問題。”這個題目其實包括三個小問題:一是林老板的心態是什么,二是林老板為什么有這種心態,三是林老板這種心態反映了什么本質。
這類題目,只有準確挖掘出題干中隱含的信息,在回答時才能夠全面正確。
四、注意區分作文題題型
申論作文分為命題作文與論題作文。
(一)命題作文
命題作文又可分為顯豁型與隱藏型。
顯豁型。如2008年國考題B卷“請以`從怒江水電開發說開去'為題,寫一篇文章”,2008年國考題A卷“請以《人與自然》為題,寫一篇文章”。作文只能按照要求寫作,對題目不能有任何的改動。如有考生將題目擬為《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副標題是《從怒江水電開發說開去》或《人與自然》,這是違規的。如果主標題《從怒江水電開發說開去》不變,將《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改為副標題,倒是沒有違規,但是主副標題之間不能匹配,顯得畫蛇添足。
隱藏型。如2008年國考題作文“假設給定資料中有關我國城市交通擁堵的問題在你市都存在,你作為交通主管部門的負責人,請根據給定資料,寫一份關于我市交通擁堵情況的報告”,作文題只能是《關于我市交通擁堵情況的報告》。這兩類作文在擬題時,必須以題干中題目為主標題,不能有任何的改動。可以在主標題下加副標題,但絕不能把主標題改為副標題。
(二)論題作文
題目提供作文的論題(話題),也就是文章議論的范圍。如2009年安徽省考題“圍繞`城管攤販'這一話題,自選角度,自擬標題,寫一篇1000字左右的議論文”,2012年國考題A卷“給定材料7中講述了農婦劉女士和李老太家人之間發生的一段感人故事,請你以這個故事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而2006年國考題“請你就我國政府如何提高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寫一篇文章,談出自己的看法”,實際也是指出“我國政府如何提高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是議論的范圍。這類作文,在擬題時可以采取
兩種方式:1.論題(范圍)型標題。這種標題只說明文章涉及的內容和范圍,并不能看出作者對這些問題的態度、觀點和思想傾向。2.主題(論點)式標題。題目就是論點。如2011安徽省考題B卷:“請根據給定資料,緊扣`鄉村旅游與鄉村文化'這一話題,自定立意,自擬標題,寫一篇100汗一1200字的議論文。”可以將題目擬為《鄉村旅游與鄉村文化》或《鄉村旅游推動鄉村文化發展》。前者是論題型標題,后者是論點式標題。
另外,在審題的過程中,還要注意盡量記住題目的主要內容,以免在閱讀材料時不斷回看題目,影響閱讀的效果。在復習備考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訓練背誦題目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