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應試必須把握六大要點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答好申論試卷,就必須抓住當前申論試卷的一些特點.否則,盲目應試,只能是事倍功半,與公務員考試失之交臂.筆者從研究和輔導申論的角度,對當前申論試卷的一些特點進行歸納,考生要答好申論試卷,必須把握"六大要點".第一要點:命題方向--緊系"中國夢"
從近幾年的國考試卷我們就可以看出,申論命題方向明確、意義重大,都緊緊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繼弘揚黃河精神、鄉土文化主題之后,2012 年國考命題是社會道德問題(省級、副省級以上綜合管理類職位,以下本文稱 A 卷)和安全文化教育問題(市、地級以下綜合管理類職位,以下本文稱 B 卷);2013 年國考命題 A卷是歷史文化問題,B 卷是民族文化問題;2014 年國考命題 A 卷是社會心態問題,B 卷是心理健康問題;2015 年國考命題科技創新問題同時進入 A、B 卷.
從命題中我們不難看出,無論是加強道德建設,促進精神文明,還是加強安全文化教育,樹立"生命第一"理念,保障公共安全;無論是保護和弘揚歷史文化,還是傳承民族文化,提高中華文化的軟實力;無論是持有良好的社會心態,還是做到心理健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幸福觀、價值觀;無論是科技創新要堅持以人為本,還是新技術要體現人文關懷,無一不是為我們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推進社會經濟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正是這樣的命題,圍繞社會發展,唱響了時代的主旋律,引起了社會的良好反響.
縱觀歷年申論命題,實際上都離不開加強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這"五位一體".盡管每年試題不同,但沒有哪個試卷能脫離這"五位一體",正是這"五位一體",才是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舉措.因此,我們說申論命題的大方向非常明確,就是為實現兩個"百年目標",緊系美麗的中國夢.
第二要點:資料調整--傳遞"正能量"
相當一部分考生認為,申論給定資料一般都是負面的、反映社會不同領域問題的資料這種看法多有偏頗.近年來,申論給定資料也在不斷地進行調整、完善,正面的資料逐漸增多,而這種更趨科學合理的調整,傳遞出了一種正能量.
例如在 2012 年國考 A 卷中,我們不僅要看到資料中食品行業使用瘦肉精、蘇丹紅、三聚氰胺、地溝油等連續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商業領域有人偽造徐悲鴻油畫、"金縷玉衣"等行騙,新聞領域個別媒體的不實報道、惡意炒作、錯誤引導社會輿論,醫療領域個別醫生"開單提成"收取回扣,將患者視作唐僧肉,教育領域一些教師借補課等收取學生好處費,個別領導干部出了事故隱瞞真相、搪塞推諉、利欲熏心、搞損害民生的"政績工程"等等公共道德缺失問題,而更要看到資料中弘揚精神文明、促進社會道德建設、推進經濟發展的各類先進人物:包工頭孫先生的弟弟給農民工發工錢,幫遇難的哥哥完成遺愿,這種承諾大于天,是職業誠信的堅守;希望小學教師徐先生身患重病堅守教育崗位,資助需要幫助的孩子,這種奉獻最純粹,是無私愛心的堅守;"最美媽媽"吳女士置自身安危于腦后,果斷接救墜落女孩,這種勇敢最無私,是樸實善良的堅守.這種種堅守無一不是令人感動、教人學習與傳承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我們必須看到,上述資料中一些問題的存在,同高速發展的時代比起來,就如同飛速前進的列車的車輪下卷起的一點點塵土.資料中所引的這些先進人物才是社會的主流,他們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時代前進的方向,他們呼喚中華美德,為實現美麗的中國夢傳遞正能量.
第三要點:題型創新--呈現"多元化"
年年歲歲"試"相似,歲歲年年"題"不同.申論試題題型不斷更新,呈現出多元化趨勢.任何考試,都會出現各種不同類型的試題,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申論試卷題型的變化,是申論成熟和發展的必然規律.
回顧申論考試的歷史,我們會清楚地看到,申論試卷中除作文外,大體有這樣幾種題型:概括題、對策題、概念題、分析題、改錯題、選擇題、填空題、應用文寫作題等.當然,這是從宏觀的角度說的,若從微觀的角度去說,那就難以盡數了.考生必須掌握申論題型的多元化:一是指新題型的出現,二是指原有題型中具體內容的變化.
眾所周知,在我國申論考試的初期,試卷只是含有概括題、對策題、作文題等的"三題卷",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申論試卷中的題型不斷創新,而且形式越來越靈活.比如概括題,在原來概括內容、概括問題、概括影響的基礎上,出現了概括原因、概括啟示、概括現狀、概括借鑒等多種類型.再如應用文寫作題,在原來寫報告、講話稿的基礎上,出現了宣傳綱要、宣傳手冊、編者按、宣傳稿、簡介、講解稿、講座提綱、短評、調查問卷、倡議書、備詢要點等多個文種.
2015 年國考申論中新出現的題型應引起我們高度重視.一是新題型的出現:"備詢提綱"提示考生要把握綱要性文字寫作的技巧,"填空題"提示考生要關注復句"關聯詞語"等基礎知識.二是舊題型的調整:A 卷中分析題的字數在減少,僅要求 250 字,考生答題文字必須做到言簡意賅;而概括啟示題的字數大大增加,要求達到 500 字之多,考生要改變原來的答題思路.
作為申論應試者的考生,沒有捷徑可走,必須扎扎實實地把握好寫作的基礎知識,多做各類試題的寫作訓練,把握相關技巧.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申論題型不斷更新,呈現多元化的趨勢.
第四要點:應用寫作,,,實用"接地氣"
有很多人認為,在黨政機關里,寫材料是領導的工作,與一般的工作人員無關,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在機關中,起草一些日常的文字材料,包括公文的初稿等都是基層工作人員的工作.正因為這樣,在選拔國家公務員時,將相關的公文和機關應用文寫作納入了申論試卷,以此直接考查考生適應機關工作的實際應用寫作能力.應該說,這種做法是最實用、最見效、最接地氣的.
我們對應用寫作試題必須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了解它的演變過程.最初,申論試卷是以一道應用文寫作題替代作文題,如 2003 年、2004 年國考申論作文題,就是讓考生寫一份"講話稿""報告",以此作為申論的"作文題".自 2010 年始,連續三年國考命題均以獨立的一道題形式出現,改變了當年替代作文題的形式.無疑,這樣命題既能考查考生應用寫作能力,又保證了對考生議論文寫作能力的測試,考核能力更加全面.同時考查方式以內容重點或要求替代全文寫作,如 2010 年國考 A 卷第三題,要求考生擬寫’關于將半島藍色經濟區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報告(的內容要點.再如2012 年國考 B 卷第二題 :A 市 F 區在全區范圍內開展"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動.請根據"給定資料",從"安全文化理念""增強安全意識""日常安全須知"三個方面為社區的宣傳欄寫一份宣傳稿.時至今天,我們看到,新的文種不斷出現,如前文提到的編者按、短評、講座提綱、調查問卷、倡議書、備詢要點等,可謂"群星璀璨",而且仍有不斷增加的趨勢.
應用寫作題不同于其他類型試題,因為每個文種都有其特定的結構和寫作方法.在現實應試中,有些考生對試卷中的一些文種感到非常陌生,甚至聞所未聞,這種令人堪憂的現象真實地反映出考生存在的知識短板.要想進入公務員隊伍,必須了解黨政機關的工作,盡快補充應用寫作知識并加強實踐訓練,熟練掌握各文種的結構及寫作技巧,以應對申論考試中新出現的文種.
需要注意的是,應用寫作題中的公文題,要以 2012 年 7 月 1 日起實施的’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中的 15 個文種為準.其中只有報告、通報、意見、通知、通告等幾個文種出現在國考和各省考的試卷里,而其他一些文種尚未出現.申論中的應用寫作試題同黨政機關公務員的工作聯系緊密,最接地氣,這種寫作能力是對公務員必備素質的要求,考生切不可掉以輕心.
第五要點:畫線作文--已成"新常態"
談到作文,我們必須看到,在應用寫作試題"獨立"成題脫離申論作文之后,議論文作為申論作文就獨自挑起了申論試卷"大梁".申論考試議論文的寫作,字數一般都要求 800,1200 字左右,而且分值最高.
議論文的寫作本來就令很多考生感到棘手,近年來"資料畫線作文"的出現,更增加了申論議論文的寫作難度,使一些考生叫苦不迭.這種作文是對一段"給定資料"中具有很強理論色彩的論述進行畫線標注來引出話題,讓考生上升到哲學高度進行思考,然后進行寫作.這種作文的命題形式自 2011 年國考 B 卷首開先河,2012 年國考 B 卷再次出現,2014年國考 A 卷和 B 卷、2015 年國考的 A 卷和 B卷的作文題全是這種類型.這就告訴我們",資料畫線作文"已經成為申論作文命題的一種"新常態",考生切不可等閑視之.
那么,考生如何適應這種作文命題的"新常態"?這正是我們要談的不可或缺的要點之一.
寫好"資料畫線作文"應做到以下幾個方
面:一是認真審題.要明確"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于'給定資料'""聯系歷史和現實""聯系社會實際""自選角度,自擬題目"以及字數等要求,確定寫作思路.二是研讀資料.對畫線資料認真分析,找出關鍵詞語.例如,2014 年國考 A 卷中"自在有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關鍵詞就是"自在有為""急不得";2012 年國考B 卷中畫線部分"無論我們認為自己已變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災害與人為災難始終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關鍵詞就是"災難""是""生命的一部分".三是聯想立意.通過關鍵詞結合"給定資料"和現實生活,展開聯想,提升立意,比如 2014 年國考 A 卷,我們會想到,經濟發展是"急不得"的,只有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才能使國民經濟科學永續發展.所以,可將其立意提升為"發展觀"的問題.同理,2012 年國考 B 卷,能叫人體味出必須樹立"生命第一"的理念,珍愛生命.就可將立意提升為"生命觀"的問題.四是擬綱寫作.立意明確之后,就要認真擬制提綱,確定段落結構.筆者主張,寫作最好能采用"總,分,總"結構,圍繞中心論點立幾個分論點,精典獨到的分論點,會使文章嚴謹緊湊、增色添彩.
第六要點:能力測試--實踐"敢擔當"
申論測試的目的非常清楚,就是要選拔出不負時代重托的優秀的"敢擔當"的國家公務員.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嚴三實"的要求,筆者認為,申論考試選拔人才主要有三:一是選才,選治國之才.應當看到,進行申論考試,是國家發展、政治民主、民族振興的重要舉措.要治理國家,就必須有治國之才,要使國家和諧、振興、發展,就更不能缺少治國之才.因此,選治國之才是申論考試的目的和命題的主線.實踐證明,人才難得,優秀人才就更難得,而申論考試則為選拔治國之才開拓出一條"廣納賢才"之路.二是選識,選治國之識.我們選拔的優秀人才,必須是擁有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具有各方面能力和素質的人才.選拔的人才不是庸才,而是"有識之士".正因如此,申論考試更注重能力和素質的測試.也正是從這一點上,我們看到了申論命題不僅是對考生,而且對國家公務員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申論考試對我國現存的各類教育以及國家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工作創新也提出了新的挑戰.三是求策,求治國之策.選才是選拔國家的棟梁,是要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展現他們的遠見卓識,發揮他們的真實才干,擔當起國家振興、管理好國家政務和事務、解決好現實社會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的歷史重任.可見,求策是選才、選識的必然延伸,是申論考試的終極目的.考生在考場上作答申論試卷,提出對策只是牛刀小試,而真正需要大刀闊斧的是整個社會的紛繁復雜.因此,通過申論考試要選拔出有知識、有膽識、有能力、敢擔當,能夠完成歷史使命的優秀人才.
國家公務員是光榮而神圣的,是很多青年所向往的.國家公務員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務員,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打鐵還需自身硬,有志青年,要做一名國家公務員,就要踏踏實實地加強學習,勇于參加實踐,關心國家大事,在社會工作和生活中磨煉自己,掌握為人民服務的知識和本領.只有經過不懈的努力,才能真正實現公務員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