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驕陽似火,臥倒在地的何祥美透過狙擊步槍的瞄準鏡,密切關注著200米外山體上的一草一木。忽然,一個頭像靶在草叢間升起,遠遠望去,還不及成年人指甲蓋的一半大。
裝彈、瞄準,伴隨著“啪啪”兩聲脆響,人像靶的人中和眉心各中一槍,應聲倒地。
觀禮臺上的人群沸騰了,而何祥美的臉上卻看不出任何表情。在他3年的狙擊手生涯中,“一槍斃敵”早已習以為常。
何祥美,南京軍區某部六連三級士官,1981年出生,1999年入伍。2009年春參加中央電大八一學院行政管理專業課程學習。被譽為“一號狙擊手”、“中國槍王”、“三棲精兵”,曾榮獲“全軍愛軍精武標兵”、“全軍優秀青年標兵”等一連串殊榮。
他精通狙擊步槍、匕首槍、微型沖鋒槍等8種輕武器射擊。除掌握一槍斃敵的絕技外,還擁有跳傘、飛行、潛水等專業技能等級證書,具備特種爆破、深 海潛水、懸崖攀登、傘機降等30多種作戰本領。2006年以來,他共執行重大任務40多次。先后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3次被評為“優秀士兵”。
摔打磨練 習得百步穿楊神功
1999年年底,18歲的何祥美走出群山環抱的江西老家,入伍來到南京軍區某部。
當兵第六年,南京軍區抽調了一批訓練尖子組成狙擊手集訓班。各方面素質都很優秀的何祥美幸運入選。滿懷憧憬地戴上狙擊手光環的他當時并不知道:未來10個月他必須忍受長時間、近乎殘酷的高強度訓練。
為了練就一身過硬本領,在訓練中,他每天總是第一個拿槍,最后一個放槍,別人一個動作練20遍,他就要練上40遍。草叢、石堆、泥潭,到處都能見到何祥美訓練的身影;烈日、狂風、暴雨,更被何祥美視為苦練硬功夫的最佳時機。
“在這里,最舒服的永遠是昨天。”何祥美在日記中寫過這句激勵自我的話。
為保證據槍的穩定性,他把圓石子、彈殼放在槍管上,兩小時都不掉,掉一次加練10分鐘。要把全身的力氣和注意力都放在舉槍的雙臂上,兩個小時下 來,他的身體已經僵硬到幾乎動彈不得。為提高識別目標的能力,他每天盯著手表秒針訓練,做到5分鐘不眨眼,迎風迎光迎沙不流淚。長時間、超強度的訓練,何 祥美的胳膊腫得連筷子都拿不起來,肘部磨破后流出血水。他的手指不知被槍柄磨爛過多少次,有時一天要扔掉20個血膠帶。
2006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在上海召開,何祥美所在部隊奉命抽調成績最好的6名狙擊手參與安保工作。
身高1.68米的何祥美抵達上海當日,便提出,考慮到氣候變化,要對執行任務的6支狙擊步槍重新校驗。當時,警方已出臺規定,“峰會”期間,上海市任何單位及駐軍不許射擊。
上海警方拒絕了何祥美的建議。戰友們也不解,部隊出發前,6支狙擊步槍剛剛校驗過,為何要重校?
“必須校槍!就是請示公安部,也得校。”何祥美寸步不讓。報告直接打到了公安部。很快,公安部批示——“允許校槍!”校驗結果令人吃驚——6支即將執行任務的狙擊步槍,重新校驗的結果令所有人心驚肉跳!彈著點距瞄準點竟相差10厘米。
經歷過那一幕,在場的人由衷感嘆:“1號狙擊手,槍王!”
智慧加膽識 成就一飛沖天夢想
何祥美所在部隊7次被軍區、集團軍評為“先進旅團”。受這樣一支部隊的熏陶, 何祥美懂得不斷超越的重要性,于是他又向藍天發出了挑戰。
2001年,部隊組織難度最大的翼傘訓練,規定參加跳傘的隊員必須要有20到30次跳圓傘的基礎。而當時何祥美只有10幾次跳圓傘的經歷,部隊 領導不同意他參加。好強的何祥美加班加點琢磨跳翼傘動作要領,最終以高分通過了嚴格的考核測試。然而,第一次試跳,死神就跟他開了一個大玩笑。
某野外訓練場,風和日麗、艷陽高照,不一會兒,卻濃云密布、狂風大作,吹得地面塵土飛揚、沙石亂走。 “跳還是不跳?”部隊領導心里沒底,在場專家心里也沒底。“我來試跳吧!”這時,何祥美挺身而出,響亮作答。
何祥美第一個跳出艙門,卻驚訝地發現主傘都沒有正常張開。“打開備份傘!”地面指揮員通過對空廣播喊話。“如果直接打開備份傘,很可能與主傘纏在一起,更危險。”危急時刻,何祥美的腦子卻異常清醒。
就在距地面不到300米的時候,何祥美做出了一個明智的抉擇:先拔掉飛傘把柄,甩掉主傘,再拉開備份傘手拉環,打開備份傘。何祥美安全著陸了。
這次的歷險使何祥美認識到光簡單地掌握飛行本領不行,還應知道怎樣飛得更好、更快、更有戰斗力!一本本技術書籍拿在了手中,一個個技術難題,在學習和琢磨中化解。
一次飛行訓練中,一名隊員駕駛的飛行器出現險情,“飛行器有問題!可是問題出在哪兒呢?”何祥美一邊翻閱技術資料,咨詢專家意見,一邊冒著生命危險兩次駕駛飛行器上天驗證,他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癥結:飛行器的主梁彎曲變形。
要想徹底解決問題,唯一的辦法是更換主梁,可是,該部沒人懂新裝備的拆裝技術。又是何祥美主動請纓,他找來資料,對照著實裝和說明書,認真琢磨起來。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不懈努力,僅用4天時間就完成了任務。
挑戰極限 深海蹈浪賽蛟龍
一次演練中,何祥美率領一支小分隊越海偵察。10000米泅渡時,“藍軍”無人偵察機飛臨上空,小分隊無處藏身,成了“活靶子”。
這場敗仗,促使何祥美又報名參加了戰斗潛水集訓。2003年11月,潛水集訓隊進行海底潛水考核。何祥美穿戴好裝具,第一個跳入冰冷的海水。他 按照教員的要求,一米一米慢慢地往下潛,每下潛兩米都會進行一段時間抗壓。當他潛到水下7米的時候,胸口發悶、呼吸困難,耳膜和鼻子幾乎要爆炸,溫度極低 的海水讓何祥美感到漸漸要失去知覺。
“那種感覺簡直就像到了地獄,可要做一名潛水尖兵,只有經過煉獄般的考驗,才會有脫胎換骨的改變。”靠著這種堅強的信念,何祥美不斷在水下做著 加壓訓練。剩下的3米距離,他每下潛1米停留的時間就更長了,后來一直潛到12米。等他上岸時才發現,所在小組只有他一個人完成了10米海底下潛的訓練任 務。現在他已能下潛20米而如履平地了。
萬米泅渡是每個人必須完成的科目,作為班長的何祥美在保證個人完成的前提下,還要帶領班里人員全部到達終點。訓練當天,天空堆起了黑云,海面上翻起了層層白浪。為了檢驗實戰背景下泅渡能力,部隊照常下水。
戰士小蘇的游泳技能薄弱,下海那一刻,心中的膽怯何祥美看在眼里,“沒關系,大膽游!”小蘇聽著班長的叮囑,拼命地點頭。
開始游時,全班保持了整齊的隊形,但過了3000米后,個別戰士出現體力不支的現象,漸漸落在了隊伍后面。
風更大了,海面上波浪開始翻滾起來。“救我,快救我啊……”離何祥美不遠的小蘇,時而下沉,時而上浮。隨著連續不斷的大浪襲來,他更是驚慌失措,身邊的戰友好幾次游過去拉他,但很快被浪頭推了回來。
此時此刻,何祥美過硬的水上功夫顯現出來。他潛水穿過5個連環浪,迅速趴上即將撲向小蘇的急浪,將救生圈拉給他。小蘇抓住救生圈,仿佛得到重生一般,神情一下鎮定許多,而就在那個時刻,滾滾浪花中爆發了全班戰士的喝彩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