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展現】
案例 1
一名美術老師在上“素描靜物命題創作”的美術公開課,美術創作的內容是要求學生畫一幅“野外的午餐”。老師要求創作中要有一盒立方體的牛奶,有二至三個蘋果,一至二個梨,還有蛋糕和面包等,要求盡量考慮構圖合理。然后老師安排學生進行創作,在創作的過程中,老師發現有個同學把水果畫成了方形,老師迅速走到他身邊說:“請注意水果是圓形的,你卻畫成了方形。”老師一邊說一邊拿過他的筆修改這位同學的造型,全班同學也迅速圍過來看老師修改,同時還有同學在嘲笑說:“畫得太差了,連水果都畫不出來。”結果這位同學卻說:“老師,你改后沒有我原來畫得好,太沒創意了。”然后他還是堅持把水果畫成了方形。全班同學都哄堂大笑,這下老師急了,感覺這位同學在搗亂,故意讓自己難堪。于是老師也不客氣了,就用譏諷的口氣說:“這是素描創作,不是漫畫創作,素描創作要求的是物體的形體準確、結構合理、比例恰當、明暗正確、技法嫻熟,看來你也是個方腦殼,還是去學漫畫吧!”這位同學一點也不讓步,生氣地說:“我看我媽媽削的水果就比較方,放在桌子上還不容易滾掉,因此,我喜歡方形的水果。這難道不是水果嗎?這難道不對嗎?”話音剛落,全班同學一片嘩然,教室一片混亂,教師顯得更加尷尬,最終使這堂課以失敗而告終。
案例 2
一名年輕的思品課教師上《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堂公開課。上課一開始,就采用了“創設情境,引入課題”的方式來講解新課,準備用錄音機播放《歌唱我們的祖國》這首歌,為了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五十六個民族大融合、大團結的氛圍。當老師打開錄音機的時候,播放剛一開始,錄音機卡帶了,由于看到很多教師在聽課,心里更加緊張,取磁帶時不小心又拉斷了錄音帶,這位老師不得不中斷正在進行的教學,向學生借來了透明膠布,慌忙地將錄音帶接好了進行重新播放,把聽課老師和學生晾到了一邊。這樣的教學,不得不說會帶來教學內容零碎、沒有達到應有的教學目標等不良后果,同時也給聽課老師帶來一些遺憾。
【案例評析】
精心的教學設計,并不一定有順暢的教學過程。課堂往往會有偏離教師預設教學方案的小插曲——非預設性教學的出現,這成了教師教學中的“不速之客”。一堂好課,是師生雙邊參與教學活動綜合智慧的展示,更是教師教學主導作用的體現。機智而富有經驗的教師能有效地利用意外情況與講授內容快速合理的契合,在輕松風趣的氛圍中將突發事件彌合在如同行云流水般的教學活動中,并達到天衣無縫的妙境。而呆板又缺乏經驗的教師,則可能因一兩次突發事件而影響整堂課的教學秩序,甚至影響其在學生心目中地位。
上述的兩個教學案例,共同反映了我們的部分教師,缺乏起碼的課堂教學藝術,缺乏基本的處理教學中突發事件的能力。
如果案例 1 中的那位美術教師迅速穩定情緒,換個角度思考,用表揚的口氣說:“你把水果畫成方形很有創意,很有主見,我相信你一定有把水果畫成方形的理由,不妨說說讓同學們也了解一下,好嗎?”再讓那位同學回答其理由,學生們就不會大笑了,老師再靈機一動地總結發言:“今天我們的創作畫,只有這幅畫最有價值,雖然他畫得不像生活中原形的水果,卻非常有創造性,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了自己的思維,這說明他是在用腦畫畫。大家以后在畫畫時只有具備這種創新精神,才能創造出有價值的美術作品。”這樣不但解決了課堂教學中的突發事件,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案例 2 中的那位思品教師靈機一動,想到如果此時再接磁帶放這首歌曲,不但要浪費很多時間,又會不可避免地間斷教學,不如急中生智說:“有哪位同學會唱這首歌?”馬上讓一位同學唱這首歌,這樣一來,不但達到了創設情境、感受氛圍的作用,而且課堂的氣氛反而會迅速活躍起來,同學們會和著歌唱的節奏,拍著掌,把教學活動推向高潮。這種隨機應變、靈活處理、化險為夷,比預先設計的教學效果還要好,更能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理論提升】
1、課堂突發事件的類型
(1)外部干擾型。課堂教學不是封閉的,它與外部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不可能完全隔斷外界的干擾,如教室里突然飛來了一只燕子。
(2)教師失誤型。這是由教師在課堂上出現講解錯誤、板書錯誤或實驗操作失誤等引起的。例如,教師在進行演示實驗時,由于一時疏忽導致實驗結果與事先的講授并不一致,甚至相去甚遠,這樣的失誤難免會引起課堂的騷動。
(3)上課分心型。由于教師口齒不清,表達能力不強;或者由于教師對某些教學內容準備不充分、講解不到位,導致學生聽不明白。于是他們就你看我、我看你,開始小聲議論或在課堂上做其他作業。進行某些較有難度的內容的教學時經常會出現這種情形。
(4)“課堂異動”型。它主要包括三種類型,一是風頭型。一個班學生幾十人,難免有幾個愛出風頭的。如果平時這個班紀律性一直不強,那么這幾個愛出風頭的人往往會向教師發難。他們或在教師講課時,故意提出一些不該提的問題,有意為難教師;或在回答問題時,離題萬里不著邊際;或者與同學打鬧、嬉戲。 二是惡作劇型。有的學生對教師的某些做法不滿或抱有成見,在課堂上伺機發難,也有極個別學生在課堂上故意搗亂。這樣產生的偶發事件就屬于惡作劇型。三是糾紛型。課堂教學中常常出現這樣的情形,教師正在認真上課,下邊的同學也大多在專心聽課,突然同座位或相鄰的兩個同學爭執起來,輕者發生口角,重者你推我拉,互不相讓,甚至大打出手,這就屬于糾紛型。
2、處理突發事件的基本原則
在課堂教學中,“節外生枝”的事情隨時都可能發生,教師應該以“沉著冷靜,正確引導”為策略,本著“以人為本”的態度,積極應對。機智地面對每一個突發事件,讓每一次的“節外生枝”都能轉化為教育契機。
(1)教學疑難——妥善接轉。由于受教師所提問題以及感性經驗的影響,學生在課堂中經常會提出令教師意想不到的疑難問題。學生在活動中敢于提出不同看法,主動提出問題,說明其思維活躍,是值得肯定的。因此,教師不能只考慮教學過程的計劃性,或只顧及教師的權威,不容許出現容易引起混亂的“節外生枝”,教師應將學生提出的問題作為引發新的學習活動的良機。及時接納,給予肯定,以保護他們的好奇心,鼓勵他們大膽地發表自己不同的看法。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引導,引起學生進一步的思考。有些時候,教師面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自己也不明白,這時不能不懂裝懂,胡亂回答,而應采用暫時懸掛法,把問題先放一放,同時鼓勵學生課后去進一步探究。
(2)意外事件——以變應變。意外事件的特點是突發性,如果不及時處理就很容易造成更大的影響,因此,教師要以變應變,及時把事件的影響控制在最小范圍和最短時間內。教學中突發事件的應對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冷靜。處理突發事件教師首要的是保持冷靜沉著的態度。教師的冷靜沉著能穩定學生的情緒,給學生一種示范,同時也可以使教師獲得思考解決問題的必要時間。受我國教育模式的影響,教師對一節課的每一個環節都做出了較詳盡的設計,喜歡按照自己預先設定好的程序進行,喜歡行云流水的感覺。所以,一旦有什么變化,情感上就會受挫,情緒也會產生波動,甚至失控。青少年的自我意識很強,喜歡表達“我”的觀點。只要和你的觀點不一樣,他們能冒出很多讓你意想不到的想法。至于不“服從”管教的例子就更多。此時,第一需要的就是冷靜。
第二,“趁熱打鐵”。每當一個超出常規的事件發生,所有的學生都會懷著各種心態觀看當事人的反應,教師絕對不能用“堵”的方法封上學生的嘴,或遏制住學生的行為。應“趁熱打鐵”把突發事件轉化成教學的有利因素。
第三,“因勢利導”,把學生的情感思想引向更高的境界。
第四,事后“小結”。用多種手法對突發事件做出結論,為教學畫上圓滿的句號。
(3)自身失誤——巧妙糾正。教學活動是一種復雜的創造性勞動,盡管教師在活動開展之前做了認真的準備,但仍難免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自身失誤,常常會說錯話、拿錯教具、實驗操作失敗,等等。面對自身的失誤,教師要態度誠懇地承認失誤,并巧妙地糾正,讓失誤成為教育契機。
【實踐操作】
1、平時要有足夠的知識積累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和教育過程中有三個源泉:科學、技巧和藝術。”作為這三個源泉的高級能力,教育機智是教師智能結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教師威信的高低和教學質量的優劣。教育機智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而是教師教育素質、素養、日常的教學工作的總結與積累。教師在用心鉆研教材教法的同時,也應該博覽群書。如多讀名著名篇,多做讀書筆記 , 積累一些文化典故、詩詞佳句、格言諺語,等等,這樣才能有足夠的知識儲備 , 以“不變”來應對課堂上的“萬變”;多看心理學書籍,充分了解學生,對他們做到心中有數,這樣,當突發事件出現的時候,想辦法得到同學們的配合,妥善地處理問題。
2、留意突發事件處理的策略問題
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學生違反紀律,教師當然有許多辦法對付他們。然而,面對忽然發生的偶然事件,怎樣處理才可以更策略一些,效果更好一些呢?《班主任之友》、《教師博覽》等雜志就有許多成功的例子,其經驗可以給我們提供很多啟發。此外,教師之間應加強交流,不斷反思。
3、學會理性處理問題
(1)沉著冷靜,隨機應變,把學生的情感思想引向更高的境界。沉著冷靜,急中生智不僅是維護師道尊嚴的法寶,也是保護學生思維積極性的要訣。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思維也在不停地發展,教學中的突發事件也會以更新更多的樣式出現在教師面前。學生的思維活躍,當教學中發生稀奇的事,他們便會控制不住情緒,笑笑鬧鬧,使課堂難以安靜。如果對這些現象采取強硬的命令或粗暴的斥責去規范學生的行為,往往效果不佳。甚至對教師也會產生反感、抵觸的心理。如果簡單地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扼殺了,就必然最終導致這堂課的失敗。
(2)因勢利導,化弊為利,把突發事件轉化成教學的有利因素。“隨機教學,因勢利導”就是指教師對事先未估計到的突發的教學情景或對象,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學生個體的心理、生理以及生活經驗的實際,運用教學的機智,因勢利導、隨機應變地加以有效處理,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的教學藝術操作,它是教學智慧和機智的藝術結晶。
課堂教學中有些突發事件表面看干擾了課堂教學,影響了教學進程,打斷了教師思路,但“橫看成嶺側成峰”,其中往往也包含著一些積極的因素。這需要教師去充分認識和挖掘,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教師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不是憑空產生的,也并不是神秘莫測、高不可攀的,只要我們勇于實踐,不斷探索,不斷反思,全面總結,積累并及時汲取經驗和教訓,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及時調控自己的情緒,以博大的胸懷包容學生的一切,就能用多種手法對把各種突發事件的處理做到得心應手,就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應變能力,出色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思考與拓展】
1、在課堂上遇到這些情況時你會怎么做?
A 上課時教室突然飛進一只小鳥。
B 一位女生伏在課桌上哭了。
C 兩個男生打了起來。
D 發現某學生寫別的學科的作業。
E 正在上微機課時,某生把電源插座碰掉了。
2、撰寫一篇記錄你成功應對課堂突發事件的教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