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08年,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羅斯的著作《社會心理學》,英國心理學家麥獨孤的著作《社會心理學導論》先后出版,這兩本著作標志著社會心理學最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誕生。
2、社會行為及其發展取決于個體及其所處情境的狀況,勒溫提出一格著名的公式:B=f(P,E)其中B行為,P個體,E個體所處的環境f函數關系。
3、根據美國學者霍蘭德的研究,社會心理學的發展可劃分為哲學思辨、經驗描述與實證分析三個階段。
(1)哲學思辨階段從古希臘開始,延續到19世紀上半葉,其特點是根據哲學思辨及社會準則來認識社會行為。
(2)經驗描述階段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其特點是在觀察的基礎上,對人類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方式進行客觀的描述和分析。這一時期,有一些 重要的學術思潮對社會心理學起了直接的催生作用:①達爾文的進化論②德國的民族心理學③法國的群眾心理學④英國的本能心理學⑤奧地利的精神分析學派
(3)實證分析階段自20世紀20年代,其特點是社會心理學從描述轉向實證研究,從定性轉向定量研究,從純理論研究轉向應用研究。
4、勒溫是社會心理學之父;奧爾波特是實驗社會心理學的奠基人。
5、社會心理學研究應遵循的主要原則(1)價值中立原則(2)系統性原則(3)倫理原則。
6、社會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1)觀察法(2)調查法(3)檔案法(檔案法的優點是對研究對象的心理干擾小,適用于跨文化的比較研究和時間跨度較長的趨勢研究,適用于對歷史人物進行研究;缺點是工作量大,費時費力,分析數據的難度也較大。)
7、社會心理學的主要理論流派包括以下四個流派:
(1)社會學習論:班杜拉和沃爾特斯提出了社會學習論。在社會學習論看來,學習過程大致有三種機制①聯想②強化③模仿;觀察學習包括四個過程①注意過程②保持過程③動作再現過程④動機過程
(2)社會交換論,它形成于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創始人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霍曼斯,其他代表人物有布勞、埃莫森、蒂博特、凱利等。社 會學習論的基本觀點體現在霍曼斯提出的五個相互聯系的普遍性命題上①成功命題②刺激命題③價值命題④剝奪-滿足命題⑤侵犯-贊同命題
(3)符號互動論源于美國學者詹姆斯和米德,始于20世紀30年代。最早使用符號互動術語的是布魯默。
(4)精神分析論。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論的主要概念和觀點①意識與潛意識。潛意識(無意識)包括個體的原始沖動、本能及欲望,它們受法律、道德及 習俗的控制而被壓抑、被排擠到意識之下,但依然存在并追求滿足。②力比多③快樂原則與現實原則④生本能與死本能⑤人格結構(本我自我超我)
8、社會化是個體由自然人成長、發展為社會人的過程。
9、由于社會急劇變化,對個體重新進行社會化的過程叫再社會化。
勞教是一種再社會化的形式
10、社會化的基本內容
(1)教導社會成員掌握生活與生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2)教導社會成員遵守社會規范
(3)教導社會成員樹立生活目標,確定人生理想
(4)培養社會角色。社會化的基本條件:(①人類有較長的依附期②人類遺傳素質提供了社會化的可能性)
11、個體社會化的載體(1)家庭(2)學校(3)大眾傳播媒介(4)參照群體。
12、社會化的分類(1)語言社會化(2)性別社會化(3)道德社會化(4)政治社會化(愛國意識的發展,培養公民的愛國意識是政治社會化的核心內容。愛國意識的發展有三個連續的階段①國家形象階段②抽象國家觀念階段③國家組織系統階段)。
13、社會角色的概念:是個體與其社會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為方式及相應的心理狀態,它是對特定地位的個體行為的期待,是社會群體得以形成的基礎。
14、社會角色的分類:
(1)先賦角色和成就角色
(2)規定型角色和開放型角色
(3)功利型角色和表現型角色,如銀行家、企業家、商人等屬于功利型的角色;學者、教授等屬于表現型的角色
(4)自覺角色和不自覺角色。
15、角色扮演的三個要素(1)角色期待(2)角色領悟(3)角色實踐。
16、角色失調有四種形式(1)角色沖突,主要指同一個主體的兩個或兩個以上角色之間的矛盾所導致的沖突,如教師既需要權威者的角色,又需要和學生作朋友,這兩種角色有時難以協調。(2)角色不清(3)角色中斷(4)角色失敗。
17、自我的概念:又稱自我意識或自我概念,是個體對自己存在狀態的認知,包括對自己生理狀態、心理狀態、人際關系及社會橘色的認知。
18、自我的結構:(1)物質自我(2)心理自我(3)社會自我(4)理想自我(5)反思自我
19、自我概念的功能:(1)保持個體內在的一致性(2)解釋經驗(3)決定期待
20、自我概念的形成與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1)生理自我,始于出生8個月左右,3歲左右基本成熟
(2)社會自我大致從13、14歲
(3)心理自我,這階段需要10年左右,大約從青春期到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