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創造條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錄取批次。今年,河北、江西、湖北、遼寧、重慶、貴州都將二三批次合并招生,上海則合并一二批次,廣東合并二本AB批次。
記者對各省份公布的參加高考報名人數的不完全統計顯示,今年全國有940萬人報名參加全國普通高考,而已進行合并批次改革的16個省(區、市)的高考報名人數為500多萬,約占六成。未來,三本招生還會在更多的省份陸續退出。
大學一本、二本、三本的區別
1. 大學本科包括重點本科和普通本科兩種形式
大學本科采用教育主要有兩種實現形式:985、211重點本科高校和普通123本高校。一本、二本、三本高校是同等學歷和文憑的本科高校,重點本科與普通123本高校兩者也只是側重不同,無本質差別,前者重研究后者重應用。
2. 我國高等教育大學生教育階段分為兩種形式。
大學本科(簡稱大本、本科)和大學專科(簡稱大專、專科)。兩者區別主要有兩點:
學制:大學本科4-5年,大學專科2-3年。
學位:大學本科可申請學士學位,大學專科沒有學位。
3. 三本院校與一、二本院校的區別。
三本和一、二本在本質上均屬于“普通高等學校”教育系列,學制都為四年,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都是相同的,只表明是本科,畢業生都將獲得國家、國際、社會上都承認的學歷證書。
區別:
入取批次不同:一本為第一批次、二本為第二批次、三本為第三批次。
收取學費不同:一本、二本相對稍少一些,三本院校學費相對稍高一些。
一本是“公辦范疇”的;二本大多數是“公辦范疇”的,有極少數也屬于“民辦范疇”;三本主要是指“獨立學院本科院校”等,是“公辦民助范疇”的。
取消三本背后的原因
2014年高考錄取時,江蘇省也有共11所民辦二級學院取消了三本計劃。只不過其初衷并非為了發展職業教育,而是為了整頓“校中校”、“假獨立”等獨立學院轉型不合格等問題,其原本的招生計劃歸于母體二本院校。
取消三本的呼聲有跡可循。
中國科學院院士、寧波諾丁漢大學校長楊福家曾在2013年的一場高校報告中預計,5年內高等教育將取消“一本、二本、三本”的提法,還民辦高校以活力。
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人大代表陳麗芬就曾建議國家取消三本批次,并將該部分計劃劃入職業教育,以解決大學生就業難而普工、技工嚴重不足的局面。2012年全國“三本”招生約160萬,如果將這部分學生改為接受職業教育,制造業的用工荒將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
有教育專家認為目前三本院校的辦學處境確實十分艱難,是大學生中就業最難的一個群體。
有關數據顯示,2010年之前,三本院校的錄取率幾乎是百分之百;2010年開始逆轉,多數三本錄取率下降;到了2012年,不少三本院校的錄取率猛然下降到50%左右。
是否因為考生人數下降、生源危機,促使一些省份做出取消三本招生的舉措?有專家認為,盡管近些年來三本院校存在明顯的生源危機,但包括獨立學 院、民辦院校在內的三本院校每年仍要吸納近百萬的考生,因此取消三本招生的做法更多的是為了糾正批次劃分不公平、滿足考生個性化選擇的需求。
高考二本三本合并,會有哪些影響?
我們說國家政策永遠是指揮棒,影響著高考選校、招錄各個環節。批次合并可能會造成以下影響:
1、部分考生和家長出現認識錯誤:許多家長對錄取批次的概念不是很清楚。簡單解釋一下,二本院校大多是公辦省屬院校,而三本院校基本是獨立學院(公辦民助)和民辦本科,合并批次不會改變辦學實質,開始幾年也不會影響辦學質量,就業時行業對考生還是有區分方法和標準的。
2、引起劃線規則的變化:批次合并后,劃線比例必須會做出相應調整。這必然會引起報考的盲目。
3、帶來報考的盲目:這一點其實是兩個問題,一是考生及家長選校的盲目,二是預估院校分數的盲目和混亂。而這些盲目也必然影響志愿規劃機構的定位準確性。
4、造成部分院校重新排名:一些被社會廣為認可的原本三院校在改革后異軍突出,刷新位次,而一些邊遠、冷門院校更是原來的地位都難保。
5、使得考生機會減少:不得不說,對于高分考生,批次越多,機會越多。現在一個批次再定位不好專業不服從專業調劑可能直接一下死檔進入征集。
反對意見
在中國高校的等級中何止“一二三本”那么簡單,如果現在一勞永逸地取消了這樣等級區分,真能讓天下非“一本”的大學生頓感“翻身解放”?
不過,“一二三本”首先只是招生時用于投檔的,不同考生有不同分數,不同學校受到考生的不同歡迎,為了讓學校和考生“你情我愿”,教育部門才根 據學生喜歡的程度和報考這些學校的人數多寡,設置了優先系列,排在最前面的是“一本”,以此類推。從這個角度來說,“一二三本”只是一種技術安排,內含著 學校的聲望和教學質量,這些屬于客觀評價,并不必然隱含“不尊重學生”的歧視傾向。國外也有“常青藤院校”的稱呼,也有學校專業排名,哈佛、耶魯、劍橋、 牛津等學校的畢業生同樣深受其惠。
平等是好東西,但人為抹平客觀差異,刻意制造沒有基礎的平等,要么是靠不住的,要么只是自欺欺人。錄取時不分“一二三本”增加招生部門的難度,畢業時要求一視同仁,那招聘單位也難以找到優秀人才。
取消三本是否公平?
2016年貴州考生彭一偉(化名)說,本來只能上三本的同學有機會和原本能上二本的學生進行競爭,二本的學生就有可能會被擠到三本。“大家努力程度不一樣,但是只能報考同一層次的學校,這公平嗎?”
學校看待這個問題的角度與學生不同。河北師范大學匯華學院院長崔建國說,從前考生報考時會認準“211”“985”的牌子,能上二本絕不上三本,能上一 本絕不上二本。這忽視了學生的個人興趣和特長,用簡單的標準把學校劃分成三六九等,不同學校的辦學特色得不到發揮。但現在,二三本院校站到一個大平臺上, 學生可以更多地考慮自己究竟更適合哪所學校。
崔建國相信,在合并批次錄取的大趨勢下,現存的對于不同批次學校畢業生的就業歧視會逐步弱化和消失,倒推到報考志愿環節,考生會更多地重視學校本身,而不是曾經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