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智慧作業和考試答案
一.選擇題1.“尚賢”思想的提出本來就帶有人人平等的意味,它是用來打破什么的?( A )
A.貴族專制 B. 皇權專制 C. 奴隸主專制 D.暴政統治
2.西周和春秋時期的制度其實從政治體制內部來講應該是什么?( C )
A.封建社會 B.奴隸社會 C.貴族共和 D.君主立憲
3.孔子出生于哪一年?(B)
A.公元前342年 B.公元前551年 C.公元前782年 D.公元前598年
4.不屬于曹勝高老師的作品是?( C )
A.《國學通論》 B.《從漢風到唐音》 C.《唐朝簡史》 D.《漢賦與漢代文明》
5.孔子去世于哪一年?( D )
A.公元前342年 B.公元前551年 C.公元前782年 D.公元前479年
6.孟子將“民本”的思想發展到了什么?( D )
A.民心 B.民生 C.民權 D.民主
7.一個國家哪個階級的人越多,這個國家就越安定?( B )
A.資產階級 B.中產階級 C.無產階級 D.共產階級
8.古時對天的看法都有哪些?( B )
A.自然之天,道德之天,文化之天 B.自然之天,主宰之天,道德之天
C.自然之天,主宰之天,文化之天 D.主宰之天,道德之天,文化之天
9.按照儒家文化的理解我們的“本性”是什么?( C )
A.要有智慧 B.要有精神 C.要有善念 D.要有內涵
10.不屬于周朝的文獻是? ( C )
A.《詩經》 B.《尚書》 C.《大學》 D.《周易》
11.《春秋》是根據哪國歷史改編的?( B )
A.齊國 B.魯國 C.秦國 D.趙國
12.誰第一次用道德來區分君子與小人?( A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韓非子
13.對于人類來講,合乎正道實際上是合乎了什么?( B )
A.文化發展規律 B.人類發展的規律 C.哲學發展規律 D.道德發展規律
14.首先摒棄了鬼神觀念,開創了人文理性時代的是?( C )
A.老子 B.鬼谷子 C.孔子 D.墨子
15.誰把教育從上層階級特有擴展到平民百姓之中?( C )
A.老子 B.鬼谷子 C.孔子 D.墨子
16.《中庸》講的道是什么?( A )
A.儒家之道 B.道家之道 C.法家之道 D.墨家之道
17.孔子區分人的一個基本的著眼點是?( D )
A.君臣 B.父子 C.禮義廉恥 D.君子小人
18.先讓國家富強,再讓老百姓富裕,這是哪個學派的觀點?( D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19.《論語》有多少篇組成?( B )
A.三十 B.二十 C.十五 D.二十五
20.《論語》中,君子這個詞出現過多少次?( D )
A.45 B.209 C.90 D.107
21.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學與其說是技巧不如說是什么?( D )
A.智慧 B.哲學 C.道德 D.心性
22.我們大部分的人沒有能夠成為能治國的人,原因是什么?( C )
A.不知道怎么去做 B.不知道努力的方向
C.我們不去做,不愿意改變自己 D.沒有目標
23.孔子所推崇的君子與小人的區別不包括?( C )
A.格局的大小 B.氣相的有無 C.地位的高低 D.胸懷的寬狹
24.在《中庸》里的“中”是什么意思?( A )
A.一種哲學思想,政治思想和日常行為的準則 B.時空關心
C.中聽,契合事理 D.人的內心
25.把握了中國文化史中哪一階層的變遷的時候我們就很容易把握政治思想文化的演進(C)
A.庶民 B.圣人 C.士 D.王
26.中國禮制里延續比較久遠而且保持最完整的是哪種禮?( B )
A.婚禮 B.喪禮 C.君臣之禮 D.朋友之禮
27.禮在其前兩個功能形成之后就會擔負起的第三個功能是什么?( C )
A.司法 B.哲學 C.教化 D.倫理
28.《明鬼篇》是誰的著作?( D )
A.老子 B.鬼谷子 C.孔子 D.墨子
29.中國現存最早的編年體史書是?( C )
A.《大學》 B.《論語》 C.《春秋》 D.《尚書》
30.《春秋》這本書的名字來源是?( A )
A.在古代春天與秋天是朝聘的重要季節 B.春秋是古代農業耕種與收獲的重要季節 C.周朝皇帝格外偏好這兩個季節 D.古代戰爭多發生于春天與秋天
31.禮的“禁亂”的作用再往前走一步,禮就變成了什么?( B )
A.樂 B.法 C.德 D.道
32.禮的空間感里起決定性作用的是什么?( D )
A.樂 B.主持人 C.所處時間段 D.規矩和制度
33.史官在古代擔任幾種使命?( B )
A.1 B.2 C.3 D.4
34.“吾見百家春秋”是誰的話?( B )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韓非子
35.禮的第四個作用是什么?( A )
A.禁亂 B.形成哲學觀 C.形成價值觀 D.刑罰
36.《漢記》的作者是?( C )
A.鬼谷子 B.孔子 C.旬悅 D.司馬遷
37.君子階層最主要的特質是什么?( D )
A.做官 B.做學問 C.普及文化 D.修身養性
38.什么是禮的精神在現實生活中的調整?( A )
A.禮度 B.禮儀 C.禮義 D.禮制
39.吾今知周公之德,與周之所以亡也。這句話出自?( D )
A.《春秋》 B.《尚書》 C.《史記》 D.《左傳》
40.“潔靜精微”這是哪一部典籍教給我們的?( C )
A.《詩經》 B.《尚書》 C.《周易》 D.《春秋》
41.《尚書》的內容不包括?( C )
A.治國經驗 B.管理經驗 C.情感表達經驗 D.政治實踐經驗
42.我國古代管理學上道家的學說主張什么?( D )
A.人往高處走 B.逆水行舟 C.隨波逐流 D.人往低處走
43.中國最早的一部政書是?( B )
A.《春秋》 B.《尚書》 C.《史記》 D.《左傳》
44.決定人們頭發黑白,耳朵聽覺好壞的是哪一個器官?( A )
A.腎 B.肝 C.胃 D.脾
45.管理大的國家和地區應該使用什么樣的方法?( C )
A.事無巨細 B.事必躬親 C.無為而無不為 D.放任自流
46.漢初伏生將《尚書》傳給的人家不包括?( B )
A.歐陽高 B.夏侯淵 C.夏侯勝 D.夏侯建
47.關于《詩經》的內容不包括?( D )
A.人文 B.藝術 C.情感 D.政治
48.“今文尚書”是用哪種字體傳播下來的?( C )
A.楷書 B.小篆 C.隸書 D.草書
49.法家的用人之術都有哪些?( A )
A.順上,實能,專任,易制 B. 順下,實能,專任,易制
C.實能,專任,順下,慎獨 D. 專任,順下,慎獨,實能
50.政府機關其實都是什么的產物?( A )
A.妥協,折中,權衡 B.妥協,利益,權衡
C.利益,權力,妥協 D.權力,責任,妥協
51.禮在中國文化里邊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 B )
A.規則 B.憲章 C.參考 D.警示
52.先秦五經中最復雜的是?( D )
A.《大學》 B.《中庸》 C.《周禮》 D.《尚書》
53.唱歌時沒有伴奏,即清唱,叫做?( B )
A.靜歌 B.徒歌 C.邵歌 D.默歌
54.禮本身起源于哪里?( D )
A.道德 B.道 C.政治學 D.祭祀
55.禮的第一個功能起源于哪里?( C )
A.戰爭 B.官府制度 C.民俗的分配關系 D.道家精神
56.伏生在墻壁里保存下來的“尚書”有多少篇?( C )
A.40 B.32 C.28 D.18
57.《儀禮》這本書從什么時候開始變成歷史文獻,從而削弱了其歷史意義?( C )
A.秦朝 B.漢朝 C.魏晉 D.宋朝
58.秦時焚書,將《尚書》藏于壁中的是?( C )
A.顏回 B.孫斌 C.伏生 D.伏羲
59.《周易》是從誰開始的?( C )
A.老子 B.鬼谷子 C.伏羲 D.姜子牙
60.災異學說是在哪個朝代形成的?( C )
A.秦朝 B.周朝 C.漢朝 D.五代十國
61.古今中外最有效率的組織是什么?( D )
A.政治組織 B.民間團體 C.經濟組織 D.軍事組織
62.法家的制度講的包含了幾個方面?( C )
A.理、術、勢 B.法、禮、勢 C.法、術、勢 D.法、勢、理
63.對經文所蘊含的哲理進行闡述的是?( B )
A.漢學 B.宋學 C.古學 D.今學
64.“三禮”中形成最晚的是哪一部?( A )
A.《禮記》 B.《儀禮》 C.《周禮》 D.同時期形成
65.正心有哪兩個方面的意思?( A )
A.忠正,端正 B.更正,端正 C.周正,忠正 D.忠正,更正
66.我們中學時候的言行稱為什么?( B )
A.習慣 B.教養 C.修養 D.涵養
67.有曲調也有節奏的韻律,在古代叫做?( B )
A.詩 B.歌 C.謠 D.調
68.起點很低,但是經過世代流傳下來的是?( C )
A.《毛詩序》 B.《大雅》 C.《國風》 D.《小雅》
69.“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出自于?( A )
A.《毛詩序》 B.《中庸》 C.《周禮》 D.《尚書》
70.對于領導干部來講謠具備哪三方面的素養?( A )
A.知識,能力,修養 B.知識,能力,權謀
C.權謀,知識,修養 D.權謀,知識,人生觀
71.“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這句話出自于?( D )
A.《論語》 B.《春秋》 C.《尚書》 D.《史記》
72.中國人的“平天下”其實是指什么?( D )
A.征服全世界 B.統治全球
C.剿滅所有異己 D.得到四海的擁護
73.我國古代儒家是治國的,道家是養生的,那佛教是做什么的?( B )
A.養神 B.養心 C.養氣 D.養元
74.“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予禮儀三百五篇”出自于?( D )
A.《詩經》 B.《中庸》 C.《周禮》 D.《史記》
75.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國只有哪個保存至今?( C )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倫文明 C.中華文明 D.古印度文明
76.孔子對詩經的改革是在哪個層面進行的?( D )
A.類別 B.內容 C.順序 D.篇章
77.道教的五門學問中除去宗教成分最有意思的是哪一個?( D )
A.山 B.卜 C.命 D.醫
78.周詩有幾種指向?( C )
A.3 B.4 C.2 D.1
79.《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誰?( D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維
80.唐代有哪位大詩人是真正的出身布衣?( C )
A.李白 B.杜甫 C.孟浩然 D.白居易
81.季札觀樂記錄的是季札出使哪個國家?( C )
A.魏國 B.宋國 C.魯國 D.秦國
82.一個人在工作崗位上努力進取,,很大程度上他是在為誰工作?( C )
A.政府 B.朋友 C.自己 D.單位
83.真正意義上記載下《詩經》的時間是在?( D )
A.魯襄公30年 B. 魯襄公23年 C. 魯襄公19年 D. 魯襄公29年
84.儒家和法家對于用人方面分別是怎么樣的學說?( A )
A.化性說,因性說 B.化性說,天性說
C.天性說,化性說 D.因性說,化性說
85.基本是由貴族所創作出來的是?( B )
A. “風” B. “雅” C. “頌” D. “序”
86.春秋戰國時期講“法”的是哪位大家?( B )
A.孟子 B.韓非子 C.孔子 D.荀子
87.儒家提出的“仁義禮法”中的“義”代表什么?( A )
A.責任 B.情義 C.禮儀 D.仁義
88.《說苑》的作者是?( B )
A.季札 B.劉向 C.陸游 D.路下
89.“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這是誰評價詩經的話?( C )
A.老子 B.鬼谷子 C.孔子 D.墨子
90.《毛詩序》是從哪個角度對“風雅頌”進行解釋的?( C )
A.性質 B.來源 C.功能 D.類別
91.周文王是被囚禁哪里演繹《周易》的?( C )
A.牧野 B.長勺 C.羑里 D.咸陽
92.哪本書詳細記載了儒生在戰國時的遭遇?( D )
A.《論語》 B.《大學》 C.《中庸》 D.《孟子》
93.最晚列入到儒家經典中的是?( D )
A.《論語》 B.《大學》 C.《中庸》 D.《孟子》
94.張載認為讀書的目的是什么?(C)
A.改變命運 B.做官 C.改變氣質 D.賺錢
95.《周易》只有哪兩個卦是講天地的?( B )
A.震卦和離卦 B.乾卦和坤卦 C.坤卦和困卦 D.離卦和兌卦
96.儒家的學說在古代是立足于哪類人的?( A )
A.貴族 B.大夫 C.士 D.庶民
97.儒家所講的道不包括?( B )
A.義 B.孝 C.仁 D.禮
98.改變自己包括很多方面,從儒家思想角度看主要是什么?( B )
A.智慧 B.德行 C.禮儀 D.哲學觀
99.從正面,發展的角度來說人的快樂就是什么?( C )
A.財富的獲得 B.色欲 C.自我價值的一種實現 D.成家立業
100.不屬于孟子游說過的王是?( D )
A.滕文公 B.梁惠王 C.齊宣王 D.魯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