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9:教學方法
名 稱 |
定義 |
實施要求 |
講授法 |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 |
① 講授內容要有科學性、系統性、思想性;②注意啟發;③講究語言藝術。 |
談話法 |
談話法也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并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 |
(1)要準備好問題和談話計劃;(2)要善問;(3)要善于啟發誘導;(4)要做好歸納、小結。 |
讀書指導法 |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和課外讀物獲取知識、發展智力的方法。 |
①指導學生精心閱讀教科書;②指導學生善于閱讀參考書;③指導學生寫好各種形式的讀書筆記。 |
演示法 |
教師通過展示實物、直觀教具,進行示范性實驗或采取現代化視聽手段等,指導學生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 |
①做好演示前的準備;②要使學生明確演示的目的、要求與過程等;③通過演示,使所有的學生都能準確地感知演示對象。 |
參觀法 |
參觀法是教師緊密配合教學,組織學生到校外一定場所進行直接觀察、訪問而獲得知識或驗證知識的方法。 |
|
練習法 |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知識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
① 使學生明確練習的目的與要求,掌握練習的原理和方法;②精選練習材料,練習的方式要多樣化,循序漸進;③嚴格要求。 |
實驗法 |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一定的儀器設備,通過條件控制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知識的方法。 |
① 明確目的,精選內容,制定詳細的實驗計劃,提出具體的操作步驟和實驗要求;②重視語言指導,重視教師示范的作用;③要求學生獨立操作,及時檢查結果。 |
實習法 |
實習法是教師指導學生根據教學要求,組織學生在校內外一定場所從事一定的實習實踐工作,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綜合運用理論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又稱實習作業法。 |
|
討論法 |
討論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辨明是非真偽以獲取知識的方法。 |
|
發現法 |
發現法是教師通過提供適宜于學生進行“再發現”的問題情境和教材內容,引導學生積極開展獨立的探索、研究和嘗試活動,以發現相應的原理或結論、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方法。 |
考點10:教學評價
分類標準 |
種類 |
概念 |
評價基準 |
相對評價 |
又叫常模參照評價,在被評價對象的集合中選取一個或若干個個體為基準,然后把各個評價對象與基準進行比較,確定每個評價對象在集合中所處的相對位置。 |
絕對評價 |
又叫標準參照評價,在被評價對象的集合之外確定一個標準,這個標準被稱為客觀標準。評價時把評價對象與客觀標準進行比較,從而判斷其優劣。 |
|
個體內差異評價 |
又叫自身評價,指將被評價的個體的過去和現在相比較,或者是對他的若干側面進行比較。 |
|
評價功能 |
診斷性評價 |
也稱教學前評價或前置評價。一般是在某項活動開始之前,為使計劃更有效地實施而進行的評價。 |
形成性評價 |
是在教學進行過程中,為引導教學前進或使教學更為完善而進行的對學生學習結果的確定。它能及時了解階段教學的結果和學生學習的進展情況、存在問題等,以便及時反饋,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工作。 |
|
總結性評價 |
又稱事后評價,一般是在教學活動告一段落時為把握最終的活動成果而進行的評價。 |
|
評價關注焦點 |
定性評價 |
對評價資料作“質”的分析 |
定量評價 |
對評價資料作“量”的分析 |
|
評價的主客體 |
他人評價 |
評價主體是教育活動實施者以外的人。 |
自我評價 |
在個人內部就其自身的狀態進行縱橫比較所做的價值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