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重要考點匯總(7)
時間:2017-03-10 11:04來源:未知 點擊:次
考點14:表象與想象 (一)表象 1.表象的概念 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時,人們在頭腦中出現的關于事物的形象。 2.表象的特征 (1)直觀性。表象是以生動具體的形象在頭腦中出現的。 (2)概括性。表象是人們多次知覺的
考點14:表象與想象
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時,人們在頭腦中出現的關于事物的形象。
(1)直觀性。表象是以生動具體的形象在頭腦中出現的。
(2)概括性。表象是人們多次知覺的結果,它不表征事物的個別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體輪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概括性。
(3)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覺的類似物,因此人們可以在頭腦中對表象進行操作。
想象是人腦對已儲存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
(1)從有無目的性的角度,可分為有意想象和無意想象
有意想象又稱隨意想象,是指有預定目的、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自覺進行的想象。
無意想象又稱不隨意想象,是沒有預定目的,不由自主產生的想象。如 “白日夢”現象。(2)從想象與現實的關系,可分為幻想、理想和空想
幻想是創造想象的一種特殊形式,是一種指向未來并與個人的愿望相聯系的想象,如科幻小說中有關宇宙人、飛船等的形象。如果幻想是以現實為依據,并指向行動,經過努力最終可以實現,那么它就變成理想。如果幻想完全脫離現實,毫無實現的可能,就成為空想。
(3)從內容是否新穎的角度,可分為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據語詞的描述或圖像的示意,在頭腦中形成相應形象的心理過程。
創造想象是根據一定的目的在頭腦中獨立地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
考點15:思維種類與品質
1.根據思維活動憑借物的不同,分為感知動作思維、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
這是一種依賴實際動作為支柱的思維。其特點是以實際操作解決直觀的、具體的問題。
這是一種借助于語詞、符號來思考的,因而也稱為語詞邏輯思維。7歲以后的兒童開始出現抽象邏輯思維。
2.根據思維活動探索目標方向的不同,分為集中性思維(輻合思維、求同思維)和發散性思維(輻射思維、求異思維)
集中性思維是指人們根據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規則解決問題。也就是把問題所提供的各種信息集中起來得出一個正確的答案(或一個最好的解決方案)。
發散性思維是沿著各種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追求多樣性的思維。如,學生在列舉磚頭的用途時,也需要朝著不同的方向去思考。
3.根據思維活動創新程度的不同,分為常規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常規性思維是指用常規的方法,固定的模式,去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創造性思維是指能產生新的思維成果,具有獨創性的思維。
(1)流暢性: 指一般創造力高的人能在短時間內表達出數量較多的觀念,亦即反應迅速而眾多。
(2)變通性:指具思維能變化多端,舉一反三,聞一知十,觸類旁通。
(3)獨特性:指對問題能提出超乎尋常的獨特、新穎的見解。
是遵循嚴密的邏輯程序和規律,逐步推導,然后得出合乎邏輯的正確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結論的思維。
是人腦對事物整體及其本質直接領悟的思維活動,它表現在對事物及其關系的敏銳、迅速地識別和整體地把握。
廣闊性是指能全面思考問題;深刻性是指能透過事物的表面現象發現事物的本質。
獨立性是指善于獨立地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批判性是指思考問題時能有主見、客觀地評價事物,不迷信權威。
靈活性與敏捷性是指能夠根據客觀條件的變化,及時地改變先前計劃,準確而迅速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方法。
邏輯性是指嚴密的邏輯推理過程;非邏輯性是指沒有嚴密的邏輯推理過程。
文章標簽: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教育教學能力
------分隔線----------------------------